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站客服,或致电UESS-010-53518789,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UESS在美地区专属管理员可以直接对接学生、家长、机构,学生住家,学校以及UESS各办事机构。学生在美期间有任何问题,包括紧急情况,学校都可以24小时联系管理员处理解决。同时,UESS在美管理员都有多年多年在美生活经历,对当地情况都非常了解,可以妥帖恰当的紧急情况发生时代学生家长来招呼孩子。 美国高中几点上学:我们努力坚持原创和精选,符合正面教育理念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文章我们才发。是您最值得信赖的专业亲子教育平台。 二维码
我们努力坚持原创和精选,符合正面教育理念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文章我们才发。是您最值得信赖的专业亲子教育平台。 演讲人/谢刚 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市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博士 整理自第十届美联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演讲主题《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01 没有“心理健康”,“成功”虚同妄谈 93年我开始攻读心理学硕士时,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就直接联系到“心理疾病”。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是没有心理疾病,就等于拥有“心理健康”吗?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发挥潜能有效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状态。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定义,就在想,这不也是对成功的定义吗?这些因素都是研究表明与“成功和幸福感”最相关的! 所以,想达到 “心理健康”的状态,蕴含着上进心、责任心、毅力、抗挫折能力、爱心等等优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绝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更重要的是,没有“心理健康”,“成功”虚同妄谈! 北大徐凯文老师在第九届美联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发言上分享: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考上北大可是我们基础教育下的“成功”啊! 徐老师还分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现在是13%。20年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增加了120倍。 美国情况更严重,9 到 17岁的青少年中21%有可以诊断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上瘾症状。大约10.7% 的美国青少年有抑郁症,5.9%有严重焦虑症状, 而自杀在2016年升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下面这张图片,拍的是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巡回展示的行为艺术:一千个空空的书包,像陨落的星星,散在草坪上,代表每年约一千名自杀身亡的大学生。 2016年,我来北京开“应用心理学大会”时,北师大心理学部长发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 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因孩子心理健康来求助的家庭,问题可能不一样,相通的是基本上都至少晚了三年,有的甚至晚了二十年!孩子已经三十出头,才找到我:很多孩子无法处理生活中任何压力,不能正常工作,连父母都不尊重,更不用提为社会做贡献,这和“心理健康”的定义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再去干预、治疗,真的事倍功半!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两方面,基因和环境。基因占到40-50%,而另外的50%-60%,来自于环境。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这50-60%可以调整的因素。 02 孩子心理健康的起跑线, 是和睦的家庭关系 先从我自己的家庭讲起吧。 我的弟弟、妹妹,比我各小四岁和两岁,很遗憾,都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都是青少年末期发病,到现在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没法处理生活中的压力,更别提发挥个人的潜力了。总结他们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真是囊括了这几十年来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发现。 首先,他们成长过程中基本的心理需要没被满足。 孩子的第一个基本需要是“归属感”。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能够“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对能和睦相处的夫妻,不但拥有感情基础,还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宽容、耐心、会沟通,还会管理情绪。我们都有会生气的时候,生气不分好坏,但是怎样表达出来,就有好坏之分。 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着最生动的“心理健康”课,他们知道怎么样去处理压力,怎么样去解决冲突,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来的。 而我的父母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逢年过节吵最厉害。 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重复暴露在充满矛盾、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中,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削弱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更容易产生恐惧、抑郁、愤怒的感觉。父母之间长期冲突,无论是否离异,与孩子的焦虑和问题行为都成正相关,和健康成负相关。孩子暴露在冲突中的时间越长,负性情绪越多,相应的行为反应,比如攻击性行为,也越多;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更为脆弱,更可能离异。 如果说人生真的有什么起跑线,孩子的起跑线真的就是父母的关系。 我和我的弟弟妹妹早已经输在起跑线了,我清楚的记得我弟弟在18岁时发病,就是当时我母亲因为和父亲多年的矛盾而离家出走,几个月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去医院看望弟弟,他当时出现了幻觉,冲着门外喊“妈”,还问我:“我只想全家生活在一起,这个要求过分吗?” 夫妻关系恶劣还会直接影响到父母和孩子的互动。 像我妹妹我也觉得很遗憾。我爸爸重男轻女。我的名字谢刚像男孩的名字,因为是出生以前就起好了,我出生之后我爸一看是个女孩也懒得改了。 而妹妹出生时,父亲一看又是女孩,扭头就走,连饭都不给母亲送。所以我妈妈看到她的时候,虽然在生理上照顾她,但是没有那种联结,也没有那种爱。 我们讲孩子与母亲最初的依恋太重要了。在孩子的婴儿期,你不光是喂饱孩子,每个你给孩子的眼神,跟他讲的话,还有拥抱,都在向他传递“你很重要,世界很安全,我会一直在你身边”,这样,孩子就会信任这个世界,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我的妹妹缺失了这些。妈妈怀弟弟的时候,刚一岁多的妹妹被送回父亲老家近两年,所以和母亲关系一直冷漠。一直就是对周围的世界有不信任感,最后工作的时候,一直在怀疑别人老是在说她的坏话,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 03 你剥夺孩子的自主感和成就感, 就是在剥夺“心理健康”的根基 除了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主感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因为这些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发挥多大潜能。 我的弟弟,从小学习能力比较差。小孩子如果遇到一个困难的问题,比如说作业他做不出来,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逃避,所以在小学时弟弟一做作业就说自己“头疼”,我爸爸很喜欢男孩子,所以他一说“头疼”,父亲就要求我替他做。他一直这样逃避,在学习中完全没有成就感。课外也没有其它自己做得好的事情,来体会自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找不到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主感的活动,他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一点根基。 而妹妹正好相反,她天生很有美术天赋,初中时无师自通画的临摹,和我在本科时看到的美术系学生作品相似,她不用人教就自己会。 可父母没有给她机会深造,安排她上职高,然后去商场工作。今天俞敏洪老师也在讲,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要是你喜欢的工作,你一定会有生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可是她没有,她在工作上完全用不到她自己的天赋。 这是我妹妹成长中巨大的缺失。等我2000年开始工作,终于有条件支持她发展爱好时,她已经病了六年,进出医院几次。身边没有强大引导的情况下,连几个月的设计课程都坚持不下来,到现在都无法知道“个人潜能”到底有多大。 所以,孩子有自己天生能力和个性特点,需要父母的接纳和尊重,才能建立成就感和自主感。否则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有很大的隐患。 04 你每天都在 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喂“垃圾食品”吗? 我自己在美国加州的小学工作的时候,有一个12岁的孩子来我们家,是我大儿子的同学。我儿子刚练完钢琴,我说让他也弹一弹,他灰着脸说不要,觉得不如我儿子弹得好。我非常诧异,因为我知道他明明比我儿子弹得好很多。这个孩子并不是谦虚,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弹得不够好。为什么呢? 这个孩子的爸爸经常打他妈妈,也经常打他、批评他,亲子间的互动总是负面的。所以明明很优秀的孩子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自信。他会这么看待自己,是从跟父亲的相处中得出的结论。 父母跟孩子日复一日的相处,最终留给孩子记忆的烙印。 比如,我是1996年到美国的,到现在21年了,我们家不庆祝中国新年,为什么?因为我一想到新年,我马上就想到我妈妈在哭,我爸爸在喊。我到现在正在慢慢的去克服,这就是记忆的力量。 曾经有一位音乐天赋特别高的学生告诉我,我和我姐姐一辈子都不会再碰钢琴。因为我们每次看到或想到钢琴,想到的都是屈辱感。因为她们的妈妈钢琴弹得非常好,每次姐妹俩练琴,马上就可以听出哪里不对,所以总在挑毛病。 这位学生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姐姐在责骂下拒绝练琴,被妈妈赶到冰冷的院子里罚站,姐姐穿着拖鞋,穿着很单薄的衣服。而她就跪在在妈妈面前求她让姐姐进屋里来。这是她对钢琴最深的记忆。 虽然妈妈想让女儿进步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坚持下去,可妈妈的方式不对。一味的批评和惩罚只会让女儿把“练琴”和负面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大量的心理学证明,不管是师生还是亲子互动,只有把鼓励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 4:1 到 5:1 的时候,孩子接受起来才更有效。 孩子弹钢琴总有好的地方,你要是指出来说,孩子你看这么难的曲子,你都坚持练了一个多星期了,我特别佩服你这种毅力。孩子就更有意愿和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有一个爸爸说他不会弹钢琴,可是家里俩孩子特别喜欢弹钢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一弹钢琴这个爸爸就靠在旁边,用既羡慕又崇拜的眼光看着孩子,然后说你们弹的真好,孩子就可喜欢弹钢琴了。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积极记忆。我们每天对孩子的脸色、说的话、管教的方式,传递眼神等等,都会成为孩子的记忆,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食粮。 05 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挑战,获得成功 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充分发挥潜能,少不了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恒心。 但是面对困难的和挑战的时候,是什么在影响孩子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是选择争取还是退缩?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三个原因决定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是悲观还是乐观: 1. 孩子在成长中常听到和看到的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总是归结为孩子个人的努力或特长,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2.孩子失败时父母批评的方式。如果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总是归结为孩子个人的错误,并给他贴标签,如“你就是记性差! ” , “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一点失误,马上夸张到将来会有多么糟糕的结果。比如孩子只是错了一道数学题,马上就说:“你要是建房子,错一个小数点得了吗?是要出人命的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但这发应也太夸张了!以后还敢再犯错误吗? 3.早期生活中有负面事件反复发生。如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自己幼年时离世、父母离婚、或长时间发泄负面情绪等。如果没有适当引导,孩子会觉得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个人努力不会有用,所以感到无助,将来在遇到困难时则更容易选择放弃。 06 “为未来成长而学习” 还是“为过去错误而惩罚”? 两种教育天壤之别 孩子在各方面表现都好的时候,通常一好百好。但孩子们犯错以后,已经是极度的悲伤、恐惧、失望、有挫折感了,我们的反应孩子会特别印象深刻,管教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我记得我工作的高中曾有几位男生在网络上攻击某位老师,被校方发现后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被叫到学校谈话,要接受停学的处罚。当时这几个男生被一起叫到办公室来开会的时候,你就看到,其中有的家长脸色都快挂不住了。你可以想象回到家里他们会怎么发作。 可是有一位爸爸,非常心平气和。开完会之后问他,您的反应为什么跟其他家长不一样? 他就告诉我,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我跟孩子谈过这件事了,他其实根本没上过这个老师的课,就是因为别的同学都在说这件事情,他跟着瞎起哄,结果他说的话更难听,也得到了更严重的惩罚。 但是孩子对这件事记忆非常深刻,他学会了要三思后行,不要人云亦云。 所以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从这件事情上学习了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发火了,孩子就会想怎么反抗我们,跟我们争辩,我们就转移了目标了,就把焦点变成跟孩子的冲突上,就错过了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还是“为过去的错误而惩罚”,不同的管教理念,对孩子面对错误或失败时的心态有天壤之别的影响。 07 真正的放养是有底线没上限 很多家长问我,是不是放养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我说,那要看你怎么看放养,真正放养的孩子不是说放着不管的,真正的放养,是有底线没上限。比如我给你自主选择的自由,但是我有底线,比如我需要你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有了这些底线,上限我不去限制,这才是真正的放养。 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心理素质更强,因为孩子有自主感和自由度,有选择的权利。 设想我们自己工作中时时都有人监视着你,你做的不好的时候,马上有人发现,并且给你指出来,给你一些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够工作的上进心更强吗?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吗?不可能。 孩子也需要这样的自由度,他们控制不了早晨几点上学,也控制不了有多少作业,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尽量让他有选择的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事情。 比如说他的爱好、兴趣等,你要观察一下孩子到底喜欢什么,鼓励他去尝试可以发挥他优势的。还是那句话,我们有底线,比如孩子的健康很重要,那一定要有一样运动,但是是什么运动?孩子可以自己去选择。 我们的痛苦,往往在于我们太多的为孩子负起了他的责任,孩子没有自主感,也学不会为自己负责。 08 总结 最后,我们再回到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发挥潜能,有效工作,为社区做贡献。它们落实到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呢?就是相互支持爱护的夫妻关系,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这两样有了,孩子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心理健康的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是学校里教过的知识都忘掉后,自己还保留的东西。 回头想想,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具体知识还能记住多少呢? 我们最终记住的,是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现在、将来、工作、生活中影响最大的自我概念、减压方式、抗挫能力等心理健康的因素。 祝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那些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文章来源:三一正面管教 爱有方家长学校 广州第一家专注研究家长教育的机构。 致力搭建家长教育学习、成长平台。 倡导“爱有方?方有爱”。 已帮助超过5000个家庭解决育儿困扰! 在全国近百所学校、幼儿园培训教师、家长上万人。 在北京、深圳、上海、西安、东莞、佛山、南宁设有分校。 欢迎来电获取免费学习机会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020-37653121 【爱有方教育集团】官网:aiyoufang.cn 亲子营/儿童课程 华北正面管教亲子冬令营第一期:2018/1/28-2/3已满(点击查详情) 华北正面管教亲子冬令营第二期:2018/2/4-2/10(点击查详情) 西双版纳正面管教亲子冬令营第一期:2018/1/27-2/2(点击查详情) 西双版纳正面管教亲子冬令营第二期:2018/2/4-2/10(点击查详情) 东北正面管教亲子冬令营第一期:2018/1/27-2/3已满(点击查详情) 东北正面管教亲子冬令营第二期:2018/2/4-2/11(点击查详情) 青海正面管教亲子夏令营第一期 2017/8/1-7已满(点击查详情) 青海正面管教亲子夏令营第二期 2017/8/9-15已满(点击查详情) 大理正面管教亲子夏令营第三期 2017/7/9-16已满(点击查详情) 大理正面管教亲子夏令营第四期 2017/7/18-25已满(点击查详情) SEL儿童社会情感发展课程(寒假班|广州)2018/1/28-31(点击查详情) 半天家长工作坊(部分免费) 广州总校 2017/11/01周三14:00【游戏治“百病”——父母游戏力提升培训2017/】(总校区) 2017/11/09周四14:00【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总校区) 2017/11/24周五14:00【多子女家庭养育秘籍】(总校区) 2017/12/07周四13:30【鼓励咨询成长沙龙】(总校区) 2017/12/16周六14:00【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总校区) 12/12周二9:00【怎样说孩子才会听】(荔湾中心) 12/13周三9:00【沙游咨询师实操沙龙】(荔湾中心) 12/24周日14:00【儿童沙盘体验沙龙】(荔湾中心) 12/27周三9:00【沙游咨询师实操沙龙】(荔湾中心) 1/5 周五9:30-16:30【六部曲,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总校区) 【2018年】家长工作坊系统课程 广州总校 正面管教基础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1/12-13 周五六 3/ 3-4 周六日 4/13-14周五六 5/11-12周五六 6/8-9周五六 正面管教提高班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1/19-20周五六 3/9-10 周五六 4/20-21 周五六 5/18-19周五六 6/15-16周五六 PET父母效能训练(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1/2-4周二至四 1/26-28周五至日 3/16-18周五至日 4/27-29周五至日 5/25-27周五至日 6/22-24周五至日 东莞分校 正面管教基础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1/26-27周五六 3/23-24周五六 4/27-28周五六 6/16-17周六日 7/20-21周五六 8/17-18周五六 9/14-15周五六 10/20-21周六日 12/8-9周六日 正面管教提高班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24-25 周六日 5/25-26周五六 8/24-25 周五六 11/24-25 周六日 佛山分校 正面管教基础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正面管教提高班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PET父母效能训练(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南宁分校 正面管教基础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正面管教提高班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讲师/咨询师认证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认证班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7/12/19-21周二至四(广州) 2017/12/30~2018/1/1(泰安) 2018/1/19-21 周五至日(西安) 2018/1/26-28 周五至日(重庆) 2018/3/9-11周五至日(南宁) 2018/3/16-18周五至日(南京) 2018/3/27-29周二至四(广州) 2018/4/13-15 周五至日(宁波) 2018/4/20-22 周五至日(西安) 2018/6/5-7周二至四 (广州) 2018/7/13-15 周五至日 (东莞) 正面管教学校讲师认证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7/12/22-24周五至日(广州) 2018/1/12-14周五至日(南京) 2018/2/4-6周日至二(北京) 2018/3/23-25 周五至日(上海) 2018/3/30~ 4/1周五至日 (广州) 2018/3/30~ 4/1周五至日 (深圳) 2018/6/8-10周五至日 (广州) 正面管教讲师创业宝典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7/12/2-3(沈阳) 2017/12/25-26(广州) 2017/12/30-31(杭州) 2018/1/3-4(青岛) 2018/1/6-7(南京) 2018/1/22-23(西安) 2018/4/2-3(广州) 2018/5/10-11(上海) 2018/5/26-27(乌鲁木齐) 2018/6/11-12(广州) 鼓励咨询师认证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7/12/29-31周五至日(广州)姚以婷 2018/4/16-18 周一至三 (北京)琳.洛特 2018/4/20-22 周五至日 (青岛)琳.洛特 2018/4/28-30 周六至一 (广州)琳.洛特 2018/4/30-5/2周一至三 (广州)姚以婷 婚姻鼓励咨询师认证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8/4/24-26 周一至三 (上海)琳.洛特 解密青春期养育讲师认证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工作坊(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7/12/27-28周三四(广州) 沙盘游戏治疗师认证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讲师培训SED(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2018/4/4-5(广州) "4Cs翻转课堂"教学法(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亲密之旅初级认证班(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广州总校】 总校区:越秀区东风东路东峻广场3座31层 荔湾服务中心:荔湾区花蕾路28号合兴商务大厦316 天河服务中心:天河区天河南二路丰兴广场 海珠服务中心:海珠区工业大道北乐峰广场L1-S50 番禺服务中心:番禺区兴南大道348号招商城市主场3栋912 【北京分校】朝阳区珠江帝景B区201号楼2108 【深圳分校】福田区泰然六路苍松大厦北座507 【上海分校】中山南一路500弄1号丽都大厦2202 【南宁分校】东葛路159号景晖花园10栋8楼084 【西安分校】团结南路睿中心611 【东莞分校】新世界花园广场二楼A2031 【佛山分校】禅城区祖庙路百花广场6楼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0-37653121 美国高中几点上学 美国高中几点上学
文章分类:
未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