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站客服,或致电UESS-010-53518789,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UESS在美地区专属管理员可以直接对接学生、家长、机构,学生住家,学校以及UESS各办事机构。学生在美期间有任何问题,包括紧急情况,学校都可以24小时联系管理员处理解决。同时,UESS在美管理员都有多年多年在美生活经历,对当地情况都非常了解,可以妥帖恰当的紧急情况发生时代学生家长来招呼孩子。 美国留学哪个城市好:报告 | 一文读懂2017年9万亿教育市场,看清2018年的教育风向 二维码
点击火柴盒观察,连接新教育产业 本文共6486字,阅读约17分钟 报告重点 // 2017年,教育领域企业融资405起,较2016年呈回暖态势; // 从细分领域来看,2017年教育投资热点主要为素质教育、K12教育、教育信息化以及知识付费;职业培训企业融资数量呈下滑趋势,同比减少10%; // 对于教育类创业团队而言,被A股上市公司并购和海外独立上市是两大主要的退出渠道; // 素质教育领域:STEAM/艺术/体育教育在成熟市场中撕开“一片蓝海”; // 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领域:双师模式“过渡“,AI引导自适应学习终极形态; // 教育信息化领域:“数据驱动+智能联接+体验归依”打破资源屏障,创造新生态; // 知识付费方面:内容+工具+社交+服务打造多场景付费可能; // 2018年可重点关注赛道:学前教育、国际教育、泛教育行业。 行业概览 2017年教育行业企业融资情况 从一级市场历史数据来看,2015年教育行业融资数量达到顶峰,高达489起。2016年开始,市场趋冷,融资数量下滑至350起。2017年融资数量小幅上升,融资数量为405起,市场呈现一定回暖态势。 从细分领域来看,K12领域一直是投资机构布局的重点,近三年融资数量占比平均维持在20%。早幼教领域融资数量基本稳定,占比平均维持在16%。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融资数量则呈现增长趋势,同比均分别为3%与4%。而职业培训融资数量则呈下滑趋势,同比减少10%。 数据来源:IT桔子,桃李资本,华映资本整理 全景透视 从VC到A股,2017教育投资布局回顾 1、2017年23家VC机构教育投资布局 通过对23家VC机构2017年在教育赛道的投资布局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素质教育仍是众多VC机构抢夺的重要赛道,投资案例达20起。语言学习领域和K12领域则维持着一贯的市场热度,而国际教育领域表现相对低迷。此外,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也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如在短视频热潮下,成长起来的教育垂直领域的内容平台,以及借助微信流量红利发展起来的知识分享平台。 从投资阶段来看,多数机构仍偏向于投资早期阶段,以A轮居多,天使轮次之。B轮之后投资则略显冷清,一方面反映出投资机构对于后期投资相对严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育公司的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数据来源:IT桔子,华映资本整理 2、“教育BAT”投资布局分析 作为教育领域的BAT,美联,好未来和沪江教育的投资布局同样反映出市场的动向和趋势。2017年,三大教育公司教育投资共26笔。其中,好未来投资最为广泛,达14笔,美联投资7笔,沪江教育投资5笔。 相较于BAT教育投资的集中布局,三大教育公司的投资相对丰富,涵盖六大赛道的多种阶段。 从细分领域来看,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和语言学习是三大教育公司的重点布局。在素质教育领域,除了音乐、美术等传统门类,一些小众门类如围棋和亲子营也获得了早期投资。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三大教育公司则偏好有能力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和提供智慧教育系统的企业。在语言学习领域,除了一直深受追捧的少儿英语赛道,沪江教育布局一家对外汉语培训机构,为该赛道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玩法。 数据来源:IT桔子,华映资本整理 3、A股上市公司教育投资并购分析 目前,对于教育类企业而言,被A股上市公司并购和海外独立上市是两大主要的退出渠道。 2017年,A股上市公司已完成和进行中的教育投资并购案例共计19起。从标的所处细分领域来看,职业培训类公司是上市公司看好的重要标的,K12和早幼教领域也备受上市公司关注。 从单笔平均交易价格来看,K12类资产价格最高,其次为教育信息化类企业,侧面反映现阶段上市公司对于覆盖人群广泛的2C类教育公司较为关注。 数据来源:Wind,蓝鲸edu,华映资本整理 而从拟IPO教育公司所处领域来看,教育信息化类公司排队数量最多,其次为职业培训类公司,表明2B类教育公司更希望以独立姿态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来源:Wind,华映资本整理 4、海外上市教育公司分析 自2006年美联挂牌纽交所以来,海外上市的教育公司数量平均每年不足2家。而2017年共有8家教育公司登陆海外市场,堪称历年之最。 从商业模式来看,海外市场对于2C类教育公司更为偏爱,尤以大型教育集团和线下连锁教育品牌最受欢迎。 从细分领域来看,港股和美股市场均对国内K12领域公司更为关注。此外,早幼教和国际教育在美股市场更受欢迎,而高等教育类公司则多选择在港股上市。 数据来源:Wind,华映资本整理 风口解读 2017年教育行业热门融资领域 从2017年VC市场投资情况来看,教育风口主要聚集在以下四方面: 1、素质教育:STEAM/艺术/体育 成熟市场中撕开“一片蓝海” 2016年国家教育部加大了素质教育实施力度,重点扶持研学、生活素养、科学创新、体育健康和艺术教育发展。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素质教育市场迎来了高速成长,2018年将持续成为投资标的。 1.1 STEAM教育:千亿蓝海,渗透空间巨大 自从美国开展了STEAM教育(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和Maths-数学)以来,中国掀起了一阵狂风。STEAM教育的核心在于素质培养和能力养成,随着80后甚至90后成为家长,他们也成为教育市场瞄准中流砥柱人群,比起过往几代父母,80/90后家长人群对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 狭义的STEAM教育主要是编程、机器人等创客教育,市场规模不过百亿;但伴随着科学教育知识图谱形成,STEAM教育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综合教育,从覆盖的人群和课程单价来看,市场空间可达千亿。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涉及到STEAM教育的投资案例有63起,最高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粗略估计投资机构押注到STEAM市场的资金超过10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华映资本整理 目前,国内STEAM教育的市场渗透率在3-5%,渗透率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家长的重视程度,以及课程体系和学校课程的相关度。行业内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如果该课程纳入国家升学体系,可带来市场的腾飞。 1.2 艺术教育:政策利好,内容+模式双重升级有望突围 近年来,艺术市场规模逐步提升。去年3月江苏省颁布文件,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范围,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再度提升。2017年,中国艺术培训市场规模近800亿,主要聚集在乐器、舞蹈、美术类培训。艺术类目对体验度要求较高,在线教学往往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这一领域目前仍多以线下培训为主,互联网产品辅助教学。 目前艺术教育地域化明显、品牌缺失、授课方式传统。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授课以及售卖软硬件产品为主,规模化扩张较难。基于以上,华映建议,寻找艺术配合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产品模式,做优质内容输出的创业团队,更有机会突围。 1.3 体育教育:可改造空间巨大 运动一直是全民话题,受益于中产阶级对于教育的持续投入,青少年体育培训逐步被家长认可。2017年姚明的新基金曜为资本宣布投资动因体育5亿元人民币,创2017年体育产业融资额纪录。动因体育主要聚焦4-17岁青少年体育培训服务,服务学生及家长近百万。目前,国内青少年体育健身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培训内容分散、受制于地域限制、多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未形成体系化教学内容。华映预测,该市场仍将持续发酵。 2、K12 AI vs 双师模式强对抗 K12教育严格意义上是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统称。回顾2017年,中国在校幼儿园人数4700万,K12在校生人数1.9亿。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和近万亿的市场规模,K12领域一直是资本追逐的目标。2017年K12领域最大的爆点莫过于AI+教育及双师的讨论。 2.1 AI +教育:定制化教与学,双向效率提升 截至12月,我国人工智能公司1457个,共发生603起投资案例,与教育行业相关仅有6起。而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无疑将互联网教育推上教育升级之路。对于AI+教育,行业内也存在两种不同声音:一种声音认为通过AI为教育赋能实为“刚需”有助于提升全行业效率,而两一种声音则认为,由于当前并未有商业模式初显的AI+教育团队,“烧钱”意味更浓。 在华映教育研究团队看来,AI技术可以大大处理中国教育的应试问题,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AI+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科内的知识点打散,颗粒度达到最大细化,学生通过和机器互动,找到自己知识盲点和弱项,通过反复训练提升成绩。早期的英语测评体系就是AI的前身。而如今在英语学习赛道中,也有一些探索出AI与教育结合的先行者,例如,国内领先的K12英语在线研发与运营创业公司飞硕科技,通过研发的中小学生自适应智能教学服务云平台,实现“人机学习”以及“人人学习”的双模式联动。旗下基于自适应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口语易”产品,实现了英语听说的智能学习与智能评测:通过TCA循环、IRT用户感知模型等最新技术,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记录,为每位学生个体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型,提供最佳学习路径。目前飞硕科技已服务学校近12000所,超过600多万师生在线使用,并已于2017年登陆新三板。 另外,谈起AI+教育,因为学科知识点的细化工作量巨大,产品的开发需要借助大量AI专家,开发成本普通创业公司无法承担,行业中诸如飞硕科技等领先这已经借助前期研发优势建立创新壁垒,后入局者想要突围相对不易。 2.2 双师模式:K12教育发展中的过渡方案 双师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达内科技,2004年在达内科技刚成立时,即采用双师的形式,并快速复制扩张到全国。远程主讲+线下助教:优秀的主讲教师通过直播的方式给班级的学生上课,线下有一名助教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的模式即被称为双师模式。双师可以解决师资地域不匹配问题,三四线城市也能享受到一线的教育资源。面临模式更迭的美联、好未来,在2016年下半年纷纷上线双师体系。从目前教育环境来看,双师课堂的确可以短期快速解决教育不均衡,促使名师资源达到价值最大化。 华映教育研究团队认为,双师只是目前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个过渡方案,实际的学习效果和产品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从提升学习效果来讲,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才是未来的终极形态,随着技术的成熟,双师最终会被AI替代。 3、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突破资源配置局限的新生态 从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来看,2017年教育信息化经费达到3000亿。政策利好带来了该行业的繁荣。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造,教育资源远远超过三四线城市。双师模式的发展也正是教育信息化向偏远地域拓展的一大标志。目前,教育信息化已从“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层面,升级为“数据驱动+智能联接+体验归依”的新型模式。同时,在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上,比起过往线上录课复播模式,直播等技术发展也为远程在线教学增加了亲临体验。 数据来源:前瞻研究院 华映资本整理 华映教育研究团队认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当下投资逻辑主要基于:市场拓展能力、覆盖地域广度及教育资源把控力。 1、知识付费:内容+工具+社交+服务 探索多种付费可能性 从2005年百度社区上线,到2011年豆丁网推出付费阅读,再到2016年知乎live上线、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付费订阅、喜马拉雅推出“好好说话”,知识付费经历了10年的发展变迁。知识付费实质是教育、出版、媒体的结合,围绕三者连接了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来源:易观 华映资本整理 从2016年知识付费兴起至今,市场规模预测已从百亿提升到500亿,热度持续升温。2017年,随着知识付费风口的来临,各大内容创业者纷纷上线知识付费模块,带来了新一波商业化机会。而知识付费模式也从最初提供碎片化课程、读书拆书发展进阶至系统化课程,并开始着眼深度服务。 2017年知识付费项目主要分为四类: · 头部流量平台+知识付费内容; · 优质微信公号内容+知识付费模块; · 社群运营+知识付费产品; · 以及基于知识付费开发的各类工具服务。 2018年重点关注的赛道 华映教育研究团队认为2018年上半年教育投资应聚焦在三大领域: 1、学前教育 教育资源的争夺已经被前置到学龄前。在学前教育领域,2017年主流绘本学习及音频听书,大多引进海外的版权及内容。优质国风教育内容大大稀缺。通过引进海外优质内容汉化传授教学的在线教育1.0时代已经过去。升级之下,国外优质内容应该与国内人群需求进一步深度融合,同时,国内教研团队应提升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更多优质的教育内容并更好地传播。 // 华映重点关注:国内优质教育内容(绘本、动画)、具有教育属性的KOL内容。 2、国际教育 计划生育放开,经济增长带来教育升级、低龄留学热潮,三重利好加速了国际教育发展。截至2017年,中国国际学校数量734所,学校年增长数量超过10%。从出国留学人群来看,2017年近60万,超过55%的富裕家庭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相较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国际教育更提倡素质能力。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国际学校市场规模706亿,而泛国际体系(包括语言培训、游学、留学申请)市场规模过3500亿。 在国际教育领域,除语言培训、留学咨询机构之外,目前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尝试。例如,华映投资的知根教育,通过独立引进开发世界级顶尖教育IP China Thinks Big (CTB),获得美国TOP 50学校的认可。通过参与该赛事,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领导、协作、展示能力,并通过收获证书、奖状、奖金、出版报道,增强自身除了学习成绩及毕业证以外的学习能力。目前参与赛事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北清复交等名校,申请到美国名校的学生一半以上都曾参加过CTB大赛。 // 华映重点关注:赛事、营地教育、低龄留学培训、国际学校课程输出。 3、泛教育领域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成熟,极具行业属性的泛教育类产品应运而生。从网红孵化到电竞达人养成,更多泛教育类公司正在探索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2017年,华映投资布局的维欧艺术联盟,即是专注于培养优秀原创设计师的一家泛教育类机构,其核心服务包括作品辅导、短期基础技能培训、线上教育和艺术游学等。同时公司也在孵化设计师品牌,通过资金扶持、品牌包装、渠道资源等方式,帮助品牌成长。目前,维欧已经成为中国设计师品牌孵化源头,举办了服装设计大赛及设计周,并和多所学校、企业建立了合作了关系。在泛教育行业,诸如维欧艺术联盟等企业,因具备浓厚的行业色彩,聚集优质资源,围绕行业生态拓展教育外延,未来发展可期。 // 华映重点关注:电竞、网红、编剧、设计师等行业。 结语 无论何时,人类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认知的更新迭代始终存在一种匮乏感,而教育正在以其愈加丰富的内涵与外延缓解人类本能的匮乏感、缓解社会飞速发展而带来的焦虑感。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习是唯一的路径。因此,我们认为在9万亿规模且集中度低的市场中,内容优化、服务升级、技术迭代等驱动因素将带来更多变化与机遇,为行业注入更多想象力。 *本文由火柴盒转载,来源华映资本,作者:张倩鋆、付亚章。欢迎关注教育产业号火柴盒(ID:huochaihejiaoyu)。 关注“火柴盒”与我们发生连接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火柴盒社群 美国留学哪个城市好 美国留学哪个城市好 美国留学哪个城市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