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站客服,或致电UESS-010-53518789,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UESS在美地区专属管理员可以直接对接学生、家长、机构,学生住家,学校以及UESS各办事机构。学生在美期间有任何问题,包括紧急情况,学校都可以24小时联系管理员处理解决。同时,UESS在美管理员都有多年多年在美生活经历,对当地情况都非常了解,可以妥帖恰当的紧急情况发生时代学生家长来招呼孩子。 如何在繁忙中诗意生活,享受当下?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2-23 16:56作者:admin来源:本站 袁 梅 中欧新媒体总编辑 每逢春节,繁忙的大都市变得悠闲了起来,交通不再堵塞,拥挤的地铁也变得空荡荡的,大部分的商店也都关了门。大多数的人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嗑着瓜子、看着春晚、聊着天、读读平时没时间读的书...... 有人戏言,“忙是心灵的死亡”,过年休息就是给终年忙碌的自己一个窗口期,慢下脚步多一些思索,让自己的心灵重新复活。 中欧的教授可能是最忙的一群人,从2017年的教师节策划开始,我们拍摄了反映中欧教授另一面的系列短片《师说》,第一季5集在全网的播出收获了近100万的点击量。第二季最近又开拍了,作为主要的策划人,在与教授们的沟通和拍摄过程中,发现他们是一群很会享受当下、活出自我的人。 今天我来和大家唠唠嗑,聊一下这个顶级商学院里面的教授是如何在繁忙中诗意生活,享受当下的。 一个陪伴终身的爱好 张逸民教授研究的是金融和人民币汇率,但他最爱的是在夜晚看那漫天的星辰。为了看到最美的繁星,他去到戈壁大漠,去到蔚蓝海岸。对天文的爱好,让他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沟通,研究星星,也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了本心。 李秀娟教授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已经工作了,但她依旧活力满满,有时候说话还会带点女孩的娇憨。她有一个从小养成的爱好——舞蹈,每周三次在嘉里中心的健身房里翩翩起舞,是她最好的充电方式。 她说:“再忙再累,只要我在音乐中舞蹈,就能让我找到快乐,让我能量满满。” 王高教授不仅教书还管着中欧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部,可能是中欧最忙的教授之一。让他放空自己的爱好是收集各种照相器材,谈起徕卡相机的各种型号来,他津津乐道。带着心爱的相机去追逐欧若拉、去捕捉清晨日出的第一缕光芒...... 年轻的Emily David教授30出头已经走过35个国家,旅行就是她的爱好,对她而言,不同的文化就像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到了中国,她学会了吃小龙虾,学会了用支付宝,不排斥新的尝试让她的人生更有宽度。Emily的真实体验让我们知道了,诗和远方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中欧还有好几位爱研究且写得一手好诗的教授,他们平时在切磋学术以外还切磋诗歌。会计学教授许定波1月30日在朋友圈里分享说:“上周五早上从北京飞上海,午饭后与张逸民教授和赵欣舸教授去探访中欧MBA宿舍前的梅园,喜见腊梅花怒放,红梅红苞朵朵,还有秋天的红豆也在白雪中美丽无比。欣舸教授要求我写首诗,当时想出两联,今天才续完。” “ 小园再访因诗性,喜见新黄喷雪晴。报信疏枝珠点点,裹冰红豆意盈盈。久居燕岭无风味,常忆江楼念旧名。岁晚长吟添白发,双鹂解事语低声。 《中欧上海校园雪中喜遇腊梅红梅齐放》 许定波 ” 永远的好奇心 这些教授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具备永远的好奇心。虽然做一名教授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但他们每年都要做新的研究,去公司走访,带学生游学,写新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在中欧的课堂里,教学相长,今天的学生明天就可能成为教授案例中的主角。 王丛教授说:“如果从一开始工作就看到了自己退休时的样子,人生也就变得平淡无奇。” 李秀娟教授从参加第五次戈壁挑战赛的啦啦队回来,就开始研发中欧创新的戈壁领导力课程,在大漠的穿行中她发现透过行动能够让企业管理者体会谦卑的情怀和坚毅的力量。她说:“不管年龄多大,都不应该画地自限。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尝试新的东西,生活可以更加精彩。” 作为重度咖啡控的龚焱教授则在品咖啡中研究起咖啡行业的三次浪潮,从速溶咖啡到星巴克,再到精品咖啡。他在中欧创业营里与几百名创业者交朋友,带他们去世界各地游学,他说:“世界上没有两杯咖啡一模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位创业者是一模一样的,我喜欢从零到一的探索,我喜欢去追求事物的多变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一直渗透在我的基因里。” 他们对各种体验和论点持开放的态度,在中欧的课堂上看到他们,他们就像一位舞者或演员,在言语和肢体上都富有表达力,在这个舞台上熠熠发光。课堂之外,他们对新的商业模式、新产品、新开的咖啡馆和餐厅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 美国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写了两本书:《明天就是现在》和《生活就是学习》。她在古稀之年参加一个名为“人类的未来”的电视节目,同时还在肯尼迪政府中主持妇女地位委员会的工作。她75岁时这样写道:“当你不再作贡献时,你就开始死亡了。因此,我认为,为了体面地和心满意足地变老,有必要不断地做自己认为对别人有帮助的事。生活意味着去奔波,要永远有好奇心。” 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要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诗意地生活,而不是疲于奔命,就需要有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生活质量和成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教授们都是“聪明”的工作者。在我的观察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工作时非常高效和专注,真正做到了全神贯注和有条不紊。人的注意力、意志力就像力气一样是有限的,知道精力管理,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 教授们时间管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不接电话。对于重度脑力劳动者来说,电话是浪费时间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它会中断手中的工作和思路。“用一个小时集中精力做事,比花两三个小时,但被打断好几次效率高很多。”和现在的手机族不同,教授们一天看手机和接电话的时间并不多,他们知道时间宝贵,不应该被无聊的信息和资讯占用和浪费。 时间管理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做计划,安排事情的优先级。“我会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很多块,在每一块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情,坚决不拖到下一个时间块中,以确保高效率。”蔡书恒教授说。 李秀娟教授则是把一年的时间分成几块,掌握自己的节奏。有教书的时间、写案例和做研究的时间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她做研究的那段时间基本都不在学校,变成了一位“隐士”,这样能够免受打扰,更能集中精力。李秀娟教授说:“在我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时,我的社交活动会变成零。而当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放下工作全心全意去享受生活。” 第三个特点是摆脱日常琐碎,将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有好一些教授在孩子长大之后都选择住在酒店公寓里,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有人打理,留出更多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别人洗衣服做家务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游泳健身或在与校友交流。 第四个特点是有效利用碎片时间。雷诺教授告诉我,他的书都是在往返中国和西班牙的飞机上写成的。当别人在飞机上睡觉的时候,他却在专注地写作,一年一本书就是这么写出来的。张维炯教授则利用每天午餐后的半小时学习弹钢琴,没有请钢琴老师,全凭自己练习,两年时间已经能够弹出优美的旋律,为我们伴奏了。 不知不觉写出这么多教授对于时间管理的特点,我发现,时间管理的本质并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自己,是自控——控制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也是自律——克制自己不要在不正确的时间做不该做的事。 生活的意义之于人,正如鸟儿对于栖息地的渴求,没有谁不愿意享受生活的乐趣。 想要享受当下,我们需要一个陪伴终身的爱好、永远的好奇心和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 从今天起,把生活看成一段重新开启的旅程,抬头看看天,我们总能够从生活中找到美好,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营养的诗意瞬间。 编辑 | 袁梅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禁止私自转载。 在你看来,如何才能让繁忙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充满诗意?欢迎留言告诉小欧。获赞最多的留言,可获得一份小欧送出的限量版礼物——“致理想”中欧微信笔记本,陪伴你记录每个为理想而奋斗的瞬间。 更多精彩阅读 一篇文章告诉你,如何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圈 每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蒋勋:《富春山居图》与中国文人精神 3个儿子的母亲,50岁走戈壁,桃李满商界,她是如何活出这丰硕的人生…… 春节刚过就想跳槽?先看了这篇文章再决定! ▼ 更多人气阅读
文章分类:
未分类
|